余大叔是藏族人,娶了怒族的老婆並定居於此,他們有四個小孩:老大小白平時在各地打工( 他稱之為"流浪" ),過年回家擔任接待遊客、分配床位的總指揮角色;老二"嫁"( 入贅 )到山上另一個村了,所以不在家裡過年;老三是個害羞靦腆的小夥子,年方二十,在成都參軍三年,剛退役在家裡擔任大廚,不過他說過完年要出去找工作了;老四是17歲的女兒阿妮,已經從學校畢業,也在家裡幫忙。

以上這些資料都是後來陸陸續續聊天和觀察才知道的,當晚拖著虛脫的身體跟著大家一起進屋時,只見寬敞的起居室內散落著我們的大背包和外套,樑上除了掛著幽幽發出黃光的小燈泡外,還有各式各樣烏漆抹黑的燻肉:琵琶肉、飛鼠、豬頭...一位大叔氣定神閒的坐在火塘旁,正是一家之主余大叔;其他人則忙進忙出,端凳子倒水招呼我們...兵荒馬亂之際,不時還看到小白銳利的眼神環顧四週...想必他是在那默默的注意遊客狀況,安排大伙的住宿和飯菜...總之後來我們都不用開口說什麼,就享受了茶來張口、飯來張手、有床就睡,彷彿回到自己家中般的溫暖照顧。 

我繞到角落找位置坐下,北京姑娘小靜已經很舒服的在那裡泡腳,她說是在村口遇到一位大媽介紹來這裡住宿的,我心裡不安的擔心著,不知這裡食宿怎麼計算...大家都沒提,我也不好意思問...不過跟著這些有經驗的同伴應該不會吃虧吧...後來看了折騰的遊記才知道,她們進來問住宿的時候,小白只說不要談錢的事,叫大家先把行李放下好好休息;離開結算的時候,也都是隨便遊客給的...

結束旅程後,為了寫遊記到網上查資料,才知道原來余大叔原來是重丁村丁大媽的弟弟;有人說余大叔為人勢利,胡亂開口收錢...但我們所看到的,是豪爽的大叔、和藹的大媽、幽默的小白、燒的一手好菜的老三、勤勞的阿妮...真的是一樣的旅途兩樣的心情,就看個人以怎樣的態度面對這些不同生活環境的居民吧!因為是第一次獨自長途旅行旅,我抱著忐忑的心情來到怒江這塊漸漸與外界接觸的世外桃源,本能的以防人之心算計著旅費飯錢,但在秋那桶逗留了三天,感受到了當地的善良與淳樸風情,也遇到了來來去去的各種老驢、新驢、色驢( 喜歡拍照的背包客 )、遊客、登山客;有深入當地生活的,有到此一遊的;有客客氣氣幫忙餵豬洗菜的,也有大聲吆喝要老闆殺雞宰肉的......我想,「尊重」是來到這偏遠異鄉作客的首要心態吧!就像台灣話說的「互相」,禮貌和善的融入當地生活,才能獲得朋友般的真誠對待。

我們圍著火塘坐著休息喝茶喝酒,山東男孩把我們一一介紹給大叔認識,因為我來自台灣的特殊身分,大叔特別關照,每次一有致詞的機會,就一定點我的名:「今天特別高興...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在此相聚...特別是有來自台灣的朋友...歡迎回到祖國的懷抱...」雖然我自認是" 深綠 "的台獨份子,但來到別人家作客當然不好說什麼,只得搶在大叔接著要說兩岸早日統一前趕緊站起來敬酒把話切掉...沒辦法,過年嘛!!

東莞泰山把辛苦背上山的東莞臘腸獻給了大叔,我也順勢把帶來的台灣茶葉拿出來,大叔更高興了,直說要送兩匹大媽親手織的布給我們作紀念。

聊著聊著,很快的熱騰騰的飯菜就擺滿了桌子,另外當然少不了為我們接風的水酒( 苞谷酒)、青稞酒。因為大家累了一整天,不敢多喝,吃飽飯後就跑到屋外的田地看星星去了,只留下體力好又健談的山東男孩和大叔繼續拼酒...

余家的起居屋,火塘上方有出風口,風口同時可以燻肉
火塘旁是廚房,四周的梁上到處掛著燻肉,想吃哪塊就拿哪塊下來料理
這是我們到達余家的第一晚,火塘上先煮著飯,三兄妹則忙著為我們準備晚餐


取暖/煮飯/炒菜/燒水/萬用火塘

樑上的燻肉( 中間那隻是飛鼠 )

 

 


當地的房舍大都為男主人親手搭建之木造屋,屋頂覆蓋木片或石板,主屋為起居屋,因為火塘上經年累月生火炒菜,油煙不僅可以燻肉,對木頭也產生絕妙的保護效果,因此屋內總是一片烏黑發亮。主屋的四周通常還有幾間倉庫和高腳屋,下面養著羊牛馬豬等牲畜,上面可做子女房或客房。當晚我和北京女孩小靜分配睡在緊鄰主屋的偏房,屋內沒有什麼擺設,床腳零星放著竹簍和各種生產工具,牆上處處可見"苞谷xx元"之類的粉筆字;後來才知道這是老大和老三的房間。

在田地裡欣賞過美麗的浪漫星空後,睡前又和小靜聊了一會,只聽到外頭悉悉索索,以為余家的人還忙碌著;隔天早上起來走到屋外一看,原來旁邊是馬廄,整夜不斷的怪聲音一定是這幾隻狀似無辜的傢伙耳鬢廝磨所發出的了...其他的同伴分別睡在豬圈羊舍上的小屋內,想必夢裡也少不了豬叫羊鳴聲伴奏吧!

梳洗過後再進入起居屋,已經有另一隊人馬到達,原來他們由廣東一路開車過來,在這邊稍作停留。余大媽和三兄妹一早就忙著搗酥油茶、煎石板粑粑,為大家準備早餐:石板粑粑是怒族的特色食物,首先在火塘上的三腳架上放上一塊圓形石板,加熱後將和水調勻的蕎麥糊平攤上去,兩面煎到稍微焦黃就可以食用了;烤好的粑粑香香脆脆的非常耐嚼,咬上一口便滿嘴清爽的蕎麥味;至於酥油茶,雖是藏族的傳統飲食,但在怒族村落也是家家戶戶必備,個人覺得與西藏所喝的相比,這裡的酥油茶口味偏淡,酥油放的比較少,平地人喝起來應該比較習慣。

昨夜山東男孩提議今天下去丙中落購買一些食材,每人準備家鄉拿手菜與余家一起過除夕夜,順便把藏在朝紅橋的東西帶上來;不過這天早上他照例還是賴床,東莞泰山等不及挖他起來,隨口塞了些粑粑就拉了猛女悠悠和山東折騰起身出發了;我和小靜不需加入採辦的行列,慢條斯理的吃過早餐後,她要打電話回家,余大叔說住在上邊村子裡的老二家有無線電話可以借用,我們就沿著依山而建的村落散步上去,在這如詩如畫的秋那桶過了慵懶的一天。 


石板粑粑和酥油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ydiains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